本篇文章1526字,读完约4分钟
日本企业曾经是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之一。中国改革开放后,领导人选择日本作为访问的第一站,索尼、松下等企业也给予了中国企业很多支持。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从日本引进了大量的产品生产线,日本产品成为中国产品的典范。
现在,日本公司正陷入困境。夏普被富士康收购,一度被视为日本骄傲的索尼陷入恐慌。索尼甚至在最近出售了这栋建筑,以缓解金融危机。2014年3月,索尼以1.5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其位于日本东京的前总部大楼和附近的一栋大楼。
第一,正常生命周期的体现,企业有其正常的生命周期。日本的工业主要是汽车电子工业,其特点是技术密度高,面向全球市场。由于日本国内市场狭小,起初面向海外已成为优势,并抓住了全球市场产业分工的机会。然而,由于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周期更新很快,一旦没有把握住,就可能导致不利的转化。全球企业生命周期发生了几次巨大的变化,只有那些能够把握生命周期中每一次变化的企业才能不断发展进步。一个典型的例子是ibm。它最初是一家商用机器公司,后来变成了一家大型计算机公司,然后从一家消费电脑公司变成了一家企业级服务公司,现在正在变成一家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的公司。在这个周期中,索尼的运作并不顺利。
第二个是日本文化的反映。自日本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岛上在短时间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松下、索尼、东芝、夏普……其中一个原因是日本人有很强的凝聚力,日本人极大地鼓舞了员工的士气,并通过终身雇佣制和年薪制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然而,这种文化也有副作用,即系统内的创新活力不强,官僚主义严重。公司内部的晋升通常是根据资历逐步进行的,索尼深受其害。
第三,索尼没有迅速跟进新技术,国内技术体系相对封闭。21世纪到来后,全球互联网产业迅速崛起,而日本的产业体系相对封闭,对互联网产业重视不够。即使是现在,日本的移动互联网行业仍以电信运营商为中心,日本的中小初创企业也不多。克里斯滕森在《创新者的困境》中指出,企业的创新往往发生在边缘地区,需要具有反叛精神和开放模式的员工。索尼的企业结构是集中的,这往往反映基层缓慢,错过了许多创新机会。然而,在日本的研究机构和政府中,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跟上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四,人事安排的问题。索尼的崛起是由像伊布卡和盛田昭夫这样的杰出企业家引领的。此后,索尼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继任者。索尼深受其创始人的影响,所以以后很难选择合适的继任者。这可以与丰田汽车相提并论,后者在创始人离开公司后一直难以找到合适的继任者。索尼在伊布卡(Masaru Ibuka)和森田少夫(Shaofu Morita)退休后,多次更换企业负责人,甚至选择美国人作为负责人,希望开拓欧美市场。然而,以斯金格为代表的内容学派和以马哈典雄为代表的硬件学派之间的冲突严重影响了索尼的竞争力。
第五,盲目多元化的问题。索尼已经发展了一系列以电子产品为核心的产业,并延伸到相机、电视、电脑、手机等方向。然而,除了电视,这些产品大多缺乏全球影响力,索尼目前的利润牛ps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产品。企业多元化是企业成长后的必然趋势。例如,苹果手机占据了智能手机的主要市场,imac和ipad也是有竞争力的产品,苹果正在努力发展企业和电视服务。目前,索尼的问题是缺乏顶级产品,目前索尼的品牌形象模糊,缺乏具有独特个性的产品。
在我看来,索尼是日本企业的缩影。日本企业在日本复兴过程中的崛起给了美国一种最大的危机感。然而,日本自身缺乏深厚的国内市场,供应链严重依赖海外。日本企业精于产品细节,有工艺精神,但缺乏模式意识,海外市场拓展存在文化适应问题。当然,如果索尼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以开放的心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它仍有可能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