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17字,读完约8分钟
周一,狂热的hbo电视剧《西部世界》迎来了第一季的最后一集,各种各样的疑问也逐渐被澄清。如你所知,这部扣人心弦的戏剧通过不同时间线的交替叙事,将古老的剧本写作技巧“身份揭示”发挥到了极致。然而,抛开技术部分,主题并不复杂:在人类的合作下,几年后,当机器人开始寻找“自我意识”的旅程。
这是人工智能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吗“奇点来了?”这样的话题在2016年频繁出现在大街小巷——当人工智能技术登陆的那一刻,这个话题自然会引起更多人的神经。
但问题是,西方世界描绘的人类和机器作为两个独立物种的相似、混乱和杀戮是未来的样子吗?也许吧,但至少在我个人看来,我更倾向于相信另一种与意识无关的未来,而不是“意识觉醒”的直觉,在这种直觉中,意识不会阻碍人工智能的发展。
这个未来的叙述者来自《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哈拉里。今年9月,赫拉利出版了这部作品的续集《英国:未来简史》。我不知道中文版会在什么时候发布,但是相信我,它很有可能会在出版后席卷科技界的朋友圈——毕竟,每隔一段时间,中国互联网(爱记、净值、信息)社区就会集体对一本书产生某种“崇拜”,而《未来简史》进入“崇拜榜”的概率绝对很高。
在这本书里,赫拉利首先系统地解释了人类行为的权威来源从“上帝”到“人文主义”(一切都要追求内在答案)的过程,这是人类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政治上,我们认为权力取决于普通选民的自由选择。在市场经济中,我们相信顾客永远是对的。人文艺术认为美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觉。人文伦理提醒我们,如果我们认为某件事是好的,我们就应该去做。??”
然而,这种已经运行了数百年的权威似乎正在转变。如果说“自由意识是幻觉”是权威变革的第一枪,那么人文主义最重要的逻辑起点——“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也正在技术发展的道路上被瓦解。赫拉利认为,在本世纪,“数据主义”很可能取代“自由主义”,成为人类信奉的“新宗教”。
在数据主义的框架下,当海量数据(尤其是人类生物数据)被收集起来时,随着计算能力的日益强大,外部力量会比“你的心”更了解你;当所有的数据都相互联系在一起时,这种力量将永远持续下去,这样我们就能比任何东西都更好地了解整个人类。到那时,像民主这样“最不坏”的制度将变得可笑,一个无形的“人工智能老大哥”将取代大多数人的思维。
诚然,与西方世界相比,这是一个更加现实的未来,但从整体上来说,很难想象这个未来会把人类拖向何方,相比之下,人类在“机器人天堂”中的欲望肆无忌惮。
“数据教学”的兴起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当大数据的哲学意义浮出水面时,许多学者都在讨论数据带来的权力转移。
赫拉利喜欢用婚姻作为例子:婚姻的选择在人文主义时代被中世纪的牧师们交给了“内心的选择”——但在未来,继任者可能是谷歌,“我会问,约翰和保罗都在追求我,我喜欢他们俩,但他们感觉不同。”我真的很难理解。鉴于你所知道的所有信息,你建议我做什么?谷歌会回答:从你出生的那天起,我就认识你了。我读了你所有的电子邮件,录下了你所有的电话,知道了你最喜欢的电影,你的基因,以及你心脏所有的历史生物学信息。我有你每次约会的准确数据,每次你和约翰或保罗约会的时候,我可以给你看你的心率、血压和血糖水平的实时图表。我和你一样了解他们。根据这些信息,以及我对过去几十年间数以百万计的人际关系的先进算法和统计数据,我建议你继续和约翰在一起,因为从长远来看,你有87%的机会对他更满意。”
有些人肯定会问:把所有的选择留给机器,人类会“愚蠢”吗?
事实上,追溯历史,从警惕到对未知技术的“盲目信任”,贯穿于人类和机器共同进化的整个过程。人类对技术的信任很难称得上是“理性的胜利”,但更多的是习惯本身的胜利——我们必须知道,在未来,机器不会主动“夺权”,但最合乎逻辑的选择是在人类社会变量变得越来越复杂,机器变得越来越智能之后:你最好接受机器给你的选择,因为这通常是进一步的演绎,有一天,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复杂决策会让人们感到筋疲力尽。那时,机器将垄断权力,这意味着人类和机器的命运将趋于一致。
然而,坦率地说,这种观点并不新鲜。由于赫拉使用“ism”作为数据的后缀,它肯定不会停留在这个水平。在他的论述中——我不知道你是否能理解这一点:本质上,世界上所有学科的基本逻辑都是数据或信息本身。
例如,生物进化是生物体和环境之间不断交换信息的具体表现。不管“意识”,不管是否有量子成分,人脑看起来就像一个简单的数据分析过程;包括市场经济在内的一切事物(如超级分布式计算机)都可以被视为数据处理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股市泡沫和流感病毒只是三种数据流模式,可以用相同的基本概念和工具进行分析。”如你所知,使用相同的解释系统总是成为教条的主要前提。
此外,在数据主义看来,“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一个实体或现象的价值取决于它对数据处理的贡献。”??在极端的形式中,数据主义世界观的支持者把整个宇宙看作一个数据流,并认为人类的普遍使命是创造一个包罗万象的数据处理系统,然后把它集成到其中。??”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著名的“简史”——“信息简史”的核心世界观: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信息来量化。所谓“万物都是比特”,比特是宇宙运行中最基本的粒子,它们是抽象的、不可分割的,存在于一个“是”或“否”的判断中;整个宇宙是一台处理数据的巨型计算机,它的“意义”是记录和处理信息。
真正的人工智能是一个“巨大的网络”。
好吧,把视角拉向“不久的将来”。你我正在塑造的数据主义是什么意思?
我个人的理解是:如果信息是世界的“主体”,人类存在的意义不就是“服务于数据”吗?用Herali的话来说,当全球数据处理系统,即试图连接所有数据的“万物之网”,变得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能时,用这个巨大的网络连接不相关的事物就是所有意义的来源。
如前所述,维持社会运行的决策的复杂性会使人们绝望。同时,随着数据量和计算能力的快速发展,这个巨大的网络将由于智慧的不平等而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类存在。在我看来,只有在这个意义上,人工智能作为“另一个物种”才是最值得探索的,因为它的焦点是智慧,而不是意识。
下一步是什么?很简单,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很幸运将来能有一份工作),为这个巨大的网络和“全球大脑”做出贡献都是终极意义。用什么?口号是什么,“你好,我很好。”
此时,数据主义的“主义”也是显而易见的:让数据疯狂增长,自由流动,相互满足;当然,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增加数据量。“新格言会说:‘如果你经历了什么,把它写下来。如果你录制了什么,上传它。如果你上传了什么,就分享吧。”赫拉利写道——一句话,在未来,为了智慧而不送朋友的人是“不道德的”。
事实上,尽管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但在新作《必然性》中,另一位预言家凯文·凯利给这个巨大的网起了个名字:holos,并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造。Kk写道:“一千年后,当历史学家回首往事时,他们会认为第三个千年的开始是一个古老而美妙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地球上的居民第一次把自己和一个巨大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未来,它的规模将继续扩大,但现在,你和我正生活在它刚刚在苏醒的时刻。将来人们会羡慕我们,希望他们能亲眼目睹它的诞生。”
早在2007年,凯文·凯利就在一篇题为《未来网络5000天》(当时,万维网仅诞生于5000天前)的演讲中说过:人类每天有1000亿次点击,全世界的网页之间有55万亿次连接。到2020年,网络节点的数量将超过人脑神经元的数量。未来,世界上将诞生一个统一的复杂系统,即“一台机器”
好吧,只剩下一个问题了:这个多彩的世界真的能被简化成数据吗?
就我个人而言,我更相信赫拉利自己的观点:“不可能断然地说,人脑意识的生成机制就是数据分析的过程。”不是所有的生命都可以归结为数据。这种数据宗教可能不是真的,但历史告诉我们,一种宗教或意识形态可以在不正确的情况下征服世界。”
也许你仍然心存疑虑,这并不重要,因为从现在到未来的路上会有无数的事情为你宣扬。
李北辰/文(来自媒体的知名技术,致力于用优雅的文章为您提供谈资和见解;微信公众号:李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