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09字,读完约5分钟
刘洋中国力学学会5月10日以网上形式举办第108届青年学术沙龙活动,盛大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快速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浙江大学杨卫教授,“青椒十问——励志、砺智、力痴” 听了这里,你不是迫不及待地知道杨卫院士提出了什么样的10个问题吗? 让我带你去看小编 ㈬01青椒十问的第一问,作为青年科学研究者,是和团队一起做好还是单打比赛好? 杨院士借用数学家杨乐院士的学习长跑理论,学习数学不是100米冲刺,而是平均需要采用体力 杨院士建议大家在学术声誉和能力还不强的时候,采用追随奔跑的策略,然后作为球队的一员交替领先,最后斜刺,沿着另一条轨迹,向前不达目标。 比如,一开始跟着老老师研究,迅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有些问题你可以向前冲,有些问题别人可以向前冲。 看一个方向,可以斜刺,改变轨迹,打开另一个世界 简单来说,借助力量,接力,不夺走力量 02青椒十题的第二题,进入职业快速发展阶段后,是开阔视野继续涉猎各种问题,还是盯着一个问题深入下去? 杨院士还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为例,给大家带来了活力 普林斯顿大学有深坑理论。 新教师在第一次研究学术问题时要求挖一个深洞而不是鱼鳞洞。 在这个学术问题上,你是最强大的,不仅仅是七八人中的一个。 因此,建议在博士毕业后的10年间,即30~40岁的年龄段,为了成为某个问题研究的number one而突击 对年轻人来说,除了处理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寻找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这个能力最好的培养时间是30-40岁阶段,年轻人能集中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是李政道建议邓小平设立博士课程后的第一个目的。 听到这里,小编真的很后悔。 如果小编30岁的时候能听到这样的报告,努力挖深坑,找到自己非常着迷的洞,10年刷剑,小编可能就不是小编了。 但是杨院士也说,挖个深坑,不妨碍花一定的时间涉猎其他行业。 要想挖大洞和组合大种类的洞,不仅要在深处用力,还需要在空白的地方用力,但不能在各处用力。 简单来说,在里面用力,在空白里用力,不强大 03青椒十题的第三题是追求数量还是追求质量? 杨院士依然以布朗大学为例,讲述化学系的两名tenure-track教授晋升为tenure的故事 两位教授只能对tenure评价 其中一人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另一人在六年内只发表了四篇非常深入的论文 最终发表了十几篇论文的老师被留下了。 另一个人必须上耶鲁大学。 不得不参加耶鲁大学的教授是获得诺奖的l. lars onsager 杨院士形象地作了比喻。 他说:“数量像浮云,能见度很高。 质量才是最重要的,是标志 但是,他不是辩证的,数量也没用,数量可以引用比尔,提高你被关注的概率。 美国科学院院士黄永刚先生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数量非常高。 他付出了别人努力的数倍,是数量和质量的结合。 简单来说,力如山出,需要高度和体积。 04青椒十问之四问,是带很多学生组成大队还是把一条线连起来? 杨院士依然以布朗大学为例 在这里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杨院士这么喜欢布朗大学? 理由很简单。 杨院士是布朗大学毕业的博士啊。 一所大学的人文历史也值得研究和学习哦。 当时布朗大学工学系主任l.b.freund是杨院士的领导,他四五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只有一二十名学生。 国际力学界举办60岁生日庆祝会时,学生确实少了一点,但freund自信地说。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组织团队,如何继承呢? 传承就是选择继承你衣钵的学生。 杨院士现在有三种团队状态,一种叫狼群——每个人都想吃肉。 另一个是燕群——每个人都跟着你,你是领导。 被称为最后一群的团队的人是盲目的,和放羊一样,行业员工不会生被团队吃的草,但不能吃最丰富的草 哪个结构适合你呢? 杨院士说这与自己做的科研属性有关 对于困难的科学问题,太大的队比传承的队好一点 在诺奖获得者中,50%的领导人也是诺奖获得者 因为学术传承需要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培养学生对学术发现的内在力量和爱。 要做非常大的应用问题,大家需要合作战斗,届时需要大的团队。 所以团队是大还是小根据自己做的问题来决定 杨院士还提到了论文责任的问题 团队里所有的员工、领导都是通信作者,有的学生是第一作者,其他nm人的学生是打酱油者 这样的组合会带来很多成果,但也有责任风险的问题。 特别要注意每个学生写的论文啊 本问的最后,杨院士骄傲地介绍了自己领导人的一生。 42个学位的研究生中有29人在学术界继承了衣钵。 正是桃李满天下是学者的最高境界啊。 青椒十问之后六问:顺境&逆境,灵动&执行,严格&恣意,自尊心&傲慢,快速&平静,守正&创新 想知道越来越多的干货,早点关注力学学会微博,看直播的视频播放: t/a6arkttn最后,加深小编记忆的是杨院士对力学的理解,“力学有不同的快速发展阶段。 我们必须考虑力学过去的光辉和现在对不同行业的渗透,以及力学将来的迅速发展。 杨院士和两位老师即将完成著作《力学导论》,书中讲述力学往事、力学今生和力学的前瞻 伸长脖子等吧! 宇宙的大小,基本粒子的小,从物质到精神,力量无处不在——只有力痴学者才能这么评价力学吧! 原标题:“青椒福利——杨卫院士谈《青椒十问》”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