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88字,读完约9分钟
美国经验的价值在于,它是历史上唯一成功转型的大国,诀窍在于抓住技术升级的“窗口”。
本文由李锋发表,由冯瑞资本授权(微信号:FreeSVC)。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在2013年对美国人进行了一项调查: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你最想回到哪个时代?
得票最多的答案是20世纪50年代。
作为唯一一个没有受到二战侵略的大国,美国凭借其在战争期间的资源积累和战后恢复政策,在经济总量上牢牢占据第一位。其钢铁产量在1945年达到了世界峰值。这个当时只有1.4亿人口的国家向世界贡献了67%的生铁和72%的钢材。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通用电气公司通过补贴学费和生活费鼓励退伍军人上学,这给美国带来了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
到1955年,10.15%的美国人从事农业,30.35%的美国人从事工业,其余55%从事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多样化的生活经历,包括家用电器和广告的发展,美国人经常称那些日子为美好的旧时光。
▲从1840年到2010年,美国三大产业的就业人数发生了变化。资料来源:经济分析局。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和今天的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1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7,990美元,大约相当于美国1941年的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主义盛行。更重要的是,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曾是世界工厂。制造业对美国经济比今天的中国更重要。
然而,美国并没有停留在制造业大国的位置上。到2014年,农业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2%,就业人口占美国劳动力的1.3%,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1%。80%的人口从事服务业(见下图)。值得一提的是,从1935年到1985年,美国从事信息产业的劳动力增加了2.2倍。一个从重工业起步的大国,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已经成功地转变为服务密集型经济体,并且不缺乏大规模的专业工人。它是怎么做到的?
▲美国三大行业雇员人数的比较。2014年,美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雇员人数分别占2%、13%和85%。资料来源:劳动统计局。
美国做了两件事。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大量低收入美国人从农村迁移到城镇,降低了农业和工业在gdp中的比重。随着新城镇的建立和人口的集中,美国在1955年拥有了第一个购物中心。然而,公共交通资源的缺乏使得汽车销量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新高。在这一需求的推动下,美国完成了消费升级。
▲20世纪50年代,拥有汽车的美国家庭数量急剧增加。资料来源:美国统计局。
其次,美国抓住了一次重大的技术升级,帮助美国完成了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从20世纪60年代到今天,美国引领了从半导体、个人电脑到互联网的几乎所有技术趋势。这使得改变劳动力的技能成为可能。在所有一般信息职业(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教师、秘书和操作员)中,信息技术从业者的比例从1970年到1995年增加了50%,而其他类别的比例要么停滞不前,要么下降。
1957年,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晶体管的发明者之一威廉·肖克利回到他的家乡帕洛阿尔托,创立了飞兆半导体公司。不用说,这家公司在科学技术史上的地位。它的员工在未来建立了芯片公司,如英特尔、amd和国家半导体,以及风险投资基金,如红杉和kpcb。飞兆半导体及其追随者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引领了美国泛信息产业的发展。到1970年,泛信息产业的雇员已经占美国总就业人口的40%。
▲飞兆半导体的八位创始人。
迄今为止,在全球五大上市公司中,有三家是it巨头(苹果、谷歌、微软)。与其他产业相比,信息产业的最大贡献在于其较高的人均生产率。正因为如此,大型科技公司将继续发展,成为当今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然而,就业人口和信息产业总量的大幅增长也带来了人均生产率的全面提高。
美国的成功转型得益于新技能劳动力的聚集(硅谷),并形成了大量的技术公司;而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通过为军人提供免费教育和鼓励社区大学来解决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当我们从马车过渡到汽车时,开马车的人基本上都失业了。这些失业人员所做的是每一次经济转型中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这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旦找到答案,拥有新技能的劳动人口将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产生乘数效应。
作为一个大国,美国凭借科学技术大规模转变了劳动技能,重塑了国家竞争力的方向,创造了以服务业为主要驱动力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其他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人口越少,就越有可能经历经济转型。韩国选择了文化产业,而香港和新加坡则转向了金融和旅游业。唯一的例外可能是日本,它仍在寻找一个明确的转型方向。
美国经验的价值在于,它是历史上唯一成功转型的大型国家,诀窍在于抓住技术升级的窗口。美国现在有1.6亿劳动力,其中1900万从事工业。1978年,美国有1亿劳动力,其中3200万从事工业(见本文第一个图表,了解变化趋势)。换句话说,在过去30年的科技升级过程中,美国转移了1000多万制造业工人。
然而,与中国目前的形势相比,这样的成就似乎只是九牛一毛。目前,中国有7.8亿就业人口,其中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口分别占38%、27.8%和34.1%。农业和工业的总就业人数接近5.2亿。假设中国的人口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显著变化,除非我们像美国一样抓住技术升级的机会,否则改变5亿人的技能并不容易。
▲图表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由于劳动力的技能不能直接转化,这使得近5亿人转向第三产业,中国应该保留制造业,并对其进行升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而不是让其流向成本较低的地区。
这几乎是转型必须实现的目标。因此,政府近期出台了鼓励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明确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的收入。积极探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通过资源的市场配置实现知识的价值,以加快实际应用。受政策影响,资本也会关注制造业的一些技术升级项目,因为这种技术只是制造业转型所需要的。
在企业家、政策和资本的合作下,中国已经有了一些非常好的公司,比如华为和大江。这两家公司今天诞生的原因是,中国已经在足够多的行业建立了制造供应链。在这个广义的消费升级过程中,企业家可以通过这些供应链基础实现新技术并提高效率。只有这样,中国的大规模技术就业人口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创造更大的价值。
▲美国高度机械化的制造业。
作为一个工业制造国家,中国已经为海外企业进行了大量的零部件简单加工。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供应链和技术工人,以及国外无法比拟的完整产业链环境。如果新技术应用于工业领域,只要中国团队不落后于其他团队,独角兽就可能出现在完整的产业链环境中,比如今天的大江和华为。另一方面,长尾理论的发明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创建了3d机器人公司,一家无人驾驶飞机公司,并在花费1亿美元后开始裁员。除了自身的管理原因,最大的弱点是供应链。
▲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积累了成熟的供应链。
在这一技术创新出现之前,阻碍中国制造业转型的现实因素是起步太晚,这使得中国通过多年的积累赶上了其他国家具有竞争优势的地区(Aiji、净值、信息)。然而,如果汽车从汽油发动机转向电池驱动,中国企业家可能会在这样的差距中找到机会。
原因很简单。2009年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国,拥有强大的供应链和产业工人。如果在原有产业中加入新技术,如锂电池和新型动力材料,中国可以利用成熟的供应链和强劲的采购需求来加快技术发展。中国有可能在15到20年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整车出口国之一,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2014年各国汽车出口情况。
这种由科技创新推动的经济转型与消费升级的趋势大致一致。庞大的人口基数、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和性能的更高要求,以及科技创新,可以让中国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给出与美国不同的答案。正是这种转变模式的独特性,使得美国不仅在科技革命的过程中创造了世界级的企业,而且转变和增加了大量的劳动技能,留下了最优秀的人才。
所有国家都很难在转型中生存。日本和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经历了与中国相同的现象:经济滞胀、金融危机和大规模失业。这种周期性衰退经常发生,如果我们回到过去,我们将回到两次工业革命。无数人走上街头卖苦力,因为他们所做的已经被取代。虽然这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也为社会埋下了不稳定因素。
这对小国来说是真的,更不用说中国的庞大经济了。解决就业问题几乎是转型的责任。目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政策逐渐趋向于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并通过许多出版物支持科研机构的相关人员进行创新和改造。以政策为导向,中国的下一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代科技企业家的表现。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华为和大江,成功转型的道路将会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