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68字,读完约7分钟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金融已经成为云计算平台眼中一个不可多得的热点。尤其是2016年,阿里巴巴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国内一线云计算厂商开始深化金融云,京东、百度、网易等云计算业务开始频繁涉足金融领域。

互联网巨头涌向金融云 仅靠体量就能取胜吗?

虽然云计算长期以来是在“尖端技术”的光环下诞生和成长的,但它的竞争形式仍然是争夺数据中心的数量、大型企业客户的数量以及灵活扩展的能力。从阿里巴巴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云等众多互联网或it巨头的背景来看,以量取胜仍是国内乃至全球云计算市场的竞争规则。

互联网巨头涌向金融云 仅靠体量就能取胜吗?

然而,对于具有明显垄断和指数特征、涵盖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和租赁等复杂分类的金融业来说,参与其中的云计算玩家能否仅从数量上取胜?让我们讨论一两个。

互联网巨头涌向金融云 仅靠体量就能取胜吗?

巨头们与金融云、野心、噱头扭打在一起,还是仅仅为了一部分行动?

事实上,互联网巨头并不是唯一对金融云持乐观态度的人。早在云计算诞生之时,“生产力云化”就已经成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国内相关金融机构也纷纷推出金融云,希望在传统金融与新兴互联网技术的碰撞中抓住新机遇。然而,云计算被视为“水、煤、电”等基本资源,而互联网和it巨头们很早就部署了云计算,这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和自然合作伙伴的一个障碍。

互联网巨头涌向金融云 仅靠体量就能取胜吗?

就目前的规模和规模而言,国内金融云市场主要分为四个玩家,即阿里、腾讯、华为等。

互联网巨头涌向金融云 仅靠体量就能取胜吗?

阿里巴巴云可以说是中国金融领域最早的云服务提供商。在它的服务名单中,有许多著名的金融机构,如中国银行、广发银行、阳光保险、中安保险、银河证券和lufax。服务模式有两种,即金融公共云和金融专有云,而金融公共云又分为金融云和微观金融区。换句话说,抛开营销的外衣,我们仍然以公共云、混合云和私有云的形式向金融机构提供服务。

互联网巨头涌向金融云 仅靠体量就能取胜吗?

腾讯云今年在金融领域的表现相当抢眼。在其官方网站上列出的服务案例包括伟忠银行、泰康人寿保险、广发证券、安信保险等。客户质量似乎可以与阿里巴巴云媲美。在服务模式上,腾讯云分为三种模式,即公共云、金融区和金融专有云,这仍然没有超过云计算的主流服务模式,更多的是增加一些专属服务来满足不同金融机构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差异化需求。

互联网巨头涌向金融云 仅靠体量就能取胜吗?

华为云(Huawei Cloud)在金融领域拥有卓越的硬件提供商风格,已经构建了从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到云操作系统的一整套云计算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尽管已经为金融机构推出了公共云服务的相关服务,但营销和产品的重点仍然是“量身定制”的私有云服务。此外,凭借华为在it市场的影响力,它已经在金融云中积累了数百个金融客户。

互联网巨头涌向金融云 仅靠体量就能取胜吗?

当然,除了金融云领域的三大巨头,如百度、JD.com、陈锋等。,他们也开始开发金融云。基本模式与阿里和腾讯没有太大不同,它们仍在规模上迎头赶上。2016年加入云战场的玩家,如网易云,也将金融客户作为直播云和客户服务云领域的主要目标。

互联网巨头涌向金融云 仅靠体量就能取胜吗?

此外,一些传统金融机构与运营商或本地it企业联合构建金融云也很常见。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在寻求更多的“生产率云化”,而且对它们自身的因素有不同的考虑。

互联网巨头涌向金融云 仅靠体量就能取胜吗?

云服务场景化是一种趋势,但是金融云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2016年云计算市场的一个典型现象是,玩家开始为不同领域提供垂直解决方案,这也可以看作是云服务的场景开发,而金融无疑是其中最热门的方向。然而,不管这些金融云有什么样的模式和背景,金融业的一系列“潜规则”将是决定这场竞争的关键因素。

互联网巨头涌向金融云 仅靠体量就能取胜吗?

不难发现,无论是阿里、腾讯还是华为,在它们的金融云合作伙伴中,几乎没有五家国有银行,更多的是地方和商业金融机构。原因不难理解。与大银行数百万的系统开发费用相比,中小银行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资金、人力和技术上仍然存在不足。也就是说,这些客户是支撑金融云巨大市场规模的中间力量,也是金融云玩家必须争取的对象。

互联网巨头涌向金融云 仅靠体量就能取胜吗?

然而,与其他行业云不同,金融云对可用性和安全性有更严格的要求。例如,对于高度可控和可信的云安全系统,基本环境安全、风险控制和审计以及数据安全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p2p崩溃后,三次会议的同时努力给金融业带来了“历史上最严格的金融监管”。以中国首家在云端通过中国保监会验收的保险公司安信保险为例。腾讯云副总裁曾家鑫在接受总裁钟诚采访时,直言不讳地将所有核心系统都放在了腾讯云上。此外,他还应该考虑业务并发增长、服务能力和敏捷开发。

互联网巨头涌向金融云 仅靠体量就能取胜吗?

诚然,金融云对安全性和可用性的严格要求已经成为这场云战争的核心。

一方面,云安全系统需要高度可用的物理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架构,这对金融机构的it系统提出了要求和挑战。云计算供应商提供的大多数解决方案是在公共云服务上提供独立的数据中心,但核心服务仍然是存储、hadoop计算、结构化数据、负载平衡、ddos攻击防御等。在技术上很难打开一个大缺口。当然,大型金融机构可以选择私有云或混合云,这在基础架构上与公共云是物理隔离的。

互联网巨头涌向金融云 仅靠体量就能取胜吗?

另一方面,为了抢夺金融客户,云计算巨头并没有停止包装“金融云”的概念。除了灾难恢复云、快速故障恢复、安全和合规机房的宣传,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成为另一股力量。例如,腾讯云将金融大数据、反欺诈风险控制、人脸识别和直播服务打包到金融解决方案中。同时,移动支付、信用报告和风险控制也是云计算平台希望向金融机构提供的独特优势。

互联网巨头涌向金融云 仅靠体量就能取胜吗?

可以看出,金融云的竞争看似花哨,但显而易见。在解决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迫切需求的前提下,计算能力和品牌效应将成为卖点。一旦核心需求得不到满足,所有优势都将失去价值。也就是说,以技术、市场和环境为云计算竞争标准的时代已经过去,对金融云的竞争只是情景趋势下的一个机遇。

互联网巨头涌向金融云 仅靠体量就能取胜吗?

金融云可能会开启云计算的新途径

可以肯定的是,2016年云计算竞争的焦点之一是金融领域,但作为新一代商业基础设施,云计算的雄心永远不会止步于此。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新贵、老牌it公司和云计算企业家,甚至一些玩家已经将情景作为进军云计算的战略选择。光是金融云就给市场带来了一些启示。

互联网巨头涌向金融云 仅靠体量就能取胜吗?

例如,云计算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

两年前,云服务主要分为三类,从下至上依次是iaas、paas和saas。每一类服务解决了不同的问题,不同公司的业务划分也相对清晰,比如aws和salesforce。然而,在金融云解决方案中,腾讯云(Tencent Cloud)将自己15年的安全保护经验与社交大数据相结合,而阿里巴巴云(Alibaba Cloud)也打破了iaas和paas之间的界限。金融、医疗、电子商务、o2o、政府事务...云计算平台推出了越来越多的行业解决方案,云计算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

互联网巨头涌向金融云 仅靠体量就能取胜吗?

另一个例子是从技术驱动到服务驱动的转变。

如前所述,在金融云的竞争中,阿里、腾讯和华为在基础技术上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差异。早期的技术驱动竞争模式不再有效,这是巨人的劣势和优势。缺点是基础设施很容易被新进入,这缩小了距离,但在规模上仍有一段距离。其优势在于,互联网巨头青睐的基于平台的生态模式迎来了新的生活。在金融云服务方面,腾讯云和阿里巴巴云远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富有。

互联网巨头涌向金融云 仅靠体量就能取胜吗?

总的来说,云计算的大市场毕竟是在B方,企业需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金融云市场的竞争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仅仅依靠体积是远远不够的。解决方案应该更接近业务场景。云服务的本质是产品的快速登陆。

互联网巨头涌向金融云 仅靠体量就能取胜吗?

互联网观察者奥尔特长期致力于智能硬件、云计算、虚拟现实和其他行业的观察和研究。微信公众号:spnews

来源:罗盘报中文网

标题:互联网巨头涌向金融云 仅靠体量就能取胜吗?

地址:http://www.lzn4.com/lpbxw/15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