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0字,读完约4分钟
滴滴对优步中国的收购今天(8月1日)终于成为定局。我第一次向几位企业家朋友表达了我的意思:这轮技术泡沫从今天开始正式破裂,大多数中小型初创企业离死亡又近了一步。
我很少危言耸听,即使我偶尔夸大一点,我也抱着极大的善意。然而,滴滴收购优步中国,作为一个企业家,只是看热闹,所以太短视了,我不知道死的时候该怎么死。
首先,优步和滴滴是当前互联网热潮中最热门的两家初创公司。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优步和滴滴也是当前互联网热潮中最大的泡沫。优步和滴滴拥有巨大的社会和商业价值,但优步和滴滴的估值显然过高。以gmv代替收入和利润作为估价标准是不合理的。
与之前的实体电子商务模式相比,优步和滴滴的扩张速度更快,然后市场预计它们会更快达到阿里巴巴的估值(市值),这是不明智的。快速启动证明阈值很低,但是阈值越高,阈值就越高。
优步和滴滴目前只是一个下游的交通平台,甚至这个交通平台的流量也受到英美烟草的限制。滴滴的逻辑是:出租车的频率高于购物的频率,这可能不是假的;但是如果你仔细想想,一个人在购物上的花费真的比坐出租车少吗?购物的人比出租车多。谁更多?
事实上,在阿里成为c2c(淘宝网)最大的流量平台后,它仍然没有通过c2c平台赚钱。越是优质的天猫就越是成为了一个有着更多想象力的产品空,而阿里未来的想象力空,更多的是基于阿里巴巴云和蚂蚁金服滴滴的商业模式也是“流量门户+垂直服务”,这比英美烟草要差,而垂直服务目前还没有取得进展。
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后,旅游流入口之争结束,进而进入“纵向深化”阶段。至少目前,滴滴的支付业务掌握在阿里和腾讯手中,其技术能力无法在其他应用场景中输出,如汽车交易和金融、售后服务、送餐和送花等,这些都不容易。
最重要的是,滴滴的平台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具有无限和无边界的规模效应。共享经济可以部分提高效率。汽车+人,汽车可以一天24小时共享,但人不能。除非发展到高效无人驾驶阶段,否则旅行共享只是半共享,滴滴的天花板将显而易见。
因此,滴滴优步的故事在现阶段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门槛。要在寒冷的资本市场上讲一个好故事,增长率仍然很重要(确实有空),盈利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不要听双方发送的冠冕堂皇的公关草案。如果它们真的生活得很好,它们就不会融合。不要期待双方对未来的良好期望,比如1+1;这种无稽之谈是可以实现的,而优化人员以节约成本是下一个不可避免的措施。
滴滴和优步都无法生存。在当前形势下,即使双方都加快了ipo进程,它们也不太可能以高市值上市。以前,很多vc的钱被投资到两家公司,而且看不见,所以没有多余的钱投资到其他企业家身上。
更可怕的是,由滴滴和优步引发的负面市场情绪将被放大,这将导致初创企业融资失败后倒闭的多米诺效应。事实上,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的资本寒冬让许多初创企业感到非常不舒服。滴滴和优步中国的合并让冬天变得异常寒冷,在未来6个月内倒闭的初创企业数量将成倍增加。
互联网确实已经进入了下半年。创业的时候,不要幻想给c做一个大平台,老老实实的给b做生意,赚钱而不是盲目的把扩大规模作为第一个起点。裁员意味着裁员,而减薪意味着减薪,以便在保持低成本的同时实现高效运营。
怀着极大的善意,我提醒企业家们要为极其寒冷的资本环境做好准备,这种环境比目前暴露出来的还要糟糕。有一些风投逆势投资,但总体趋势不佳。作为一家初创公司,不要看这样的特例。
最后,不要迷信共享经济的概念,至少不要盲目追求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