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00字,读完约5分钟
虚拟运营商已经发展了两年多。低关税和监管不力已逐渐使其成为“欺诈电话”的代名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多次对其进行了采访。在这背后,虚拟商家发展中的一些严重问题也暴露出来。
为促进电信市场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灵活性和创新优势,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阶梯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底推出虚拟运营商业务。
众所周知,电信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肥肉,私人资本长期以来一直想分得一杯羹。数据显示,2015年,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净利润总额达到1391.14亿元,平均日利润为3.81亿元。其中,中国移动每天收入2.97亿元,中国电信每天收入5500万元,中国联通每天收入2900万元。
面对十亿美元市场的诱惑,许多企业已经率先测试虚拟运营商市场。根据相关数据表,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已有42家企业获得许可证,用户数量达到2050万。更多专业人士表示,去年虚拟运营商用户的净增长已经占到国内电信市场的47.3%。以联通为例。虚拟运营商的业务使其去年的结算收入超过8亿元人民币。
不可否认,虚拟运营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其低资费无漫游套餐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三大运营商的资费下调。但是面对这样一块肥肉,仔细品尝它并不那么容易。
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欺诈的同义词”
几天前,央视新闻报道称,虚拟运营商的实名制实施不到位,第170段成为电信欺诈的重灾区。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表示,有关部门紧急约谈了三家实名制落实不到位的移动通信转卖企业,并指示其立即整改。
对于虚拟运营商来说,引入低资费等措施的初衷是为了与三大运营商竞争,获得更多用户。然而,它被犯罪分子盯上了,利用其低廉的成本进行诈骗。毫无疑问,这将对虚拟运营商的发展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一方面,对于正常和合规的用户来说,“欺诈”的品牌印象会影响他们的正常使用,这很可能被其他人视为欺诈电话。另一方面,在被贴上负面标签后,虚拟企业不仅在用户保留方面存在问题,而且对其未来的品牌推广和推广也有非常负面的影响。
垃圾邮件已经不是第一次被采访了
虚拟运营商的低关税措施被犯罪分子所利用。从表面上看,是市场导向导致了虚拟商家的品牌形象受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虚拟企业第一次被采访。此前,由于垃圾短信和欺诈电话,许多虚拟企业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约谈并责令整改。
2015年9月底,由于第170段中的大量垃圾短信,工信部采访了元特、琅玛、国美、艾实德、尹田、苏宁、共享通信等7家虚拟运营商企业。同时,根据腾讯安全云库发布的分析数据,在安全云库收集的1492034个恶意数字中,有129443个以170开头,占恶意数字的8.6%,即平均不到12个恶意数字中有一个以170开头。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电信服务质量报告显示,虚拟业务170号板块的垃圾短信占整个市场的33.1%。
采访背后虚拟企业发展方向的偏离
经过多次采访,虚拟运营商的垃圾短信和欺诈电话数量长期居高不下。指责市场选择取向绝非片面。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这背后,虚拟运营商的发展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
首先,实名制实施不到位。去年,三大运营商基本完成了用户实名认证,促进了电信市场的良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犯罪分子钻的空子。然而,目前虚拟运营商的实名认证通常采用:用户在线上传身份信息进行实名认证,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犯罪分子伪装他人信息进行认证,使得认证机制失效。
第二,成本高,盈利模式不明确。对于虚拟运营商来说,其盈利模式目前还很简单,只能通过发行号码和低廉的资费来获取用户。与此同时,虚拟运营商的发展仍然局限于传统运营商,在渠道和资源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成本。
对于早期开发企业来说,早期投资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电信市场。然而,受利润短缺的限制,虚拟商家不能在很多方面投入太多的资金,比如上面提到的实名认证。为了实现实名认证,企业一般需要购买相关设备,但是一千万元的成本让大多数虚拟企业望而却步,所以采用先认证的方法是合理的。但是,品牌形象受损等等。
第三,监管不到位。虚拟运营商的推出和发展,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整个电信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作为监管部门,必须严格把关,确保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根据数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之前已经对相关虚拟运营商进行了三次采访,并下令进行整改,但效果甚微。以实名认证为例。对于不能通过实名认证的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暂定其服务和发展方向。只有在严格的监管下,虚拟企业才能真正正视问题。
在末尾写:
良性的电信市场需要一定的竞争和资本的补充,虚拟业务的加入使市场充满活力。与传统运营商相比,虚拟运营商还很不成熟,能够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很简单,但在这背后,它需要虚拟企业在资本和服务方面进行大量投资。此外,虚拟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监管部门和传统运营商能否进行真正的投资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