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5字,读完约3分钟
智能加油机自动识别车牌,“刷脸付钱”,擦窗机器人高效便捷,还有可爱的机器人可以和人“像流水一样回答”,集成各种传感器...传感器行业正在迅速覆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前不久,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在郑州“起飞”,这与郑州的产业优势分不开。经过多年的发展,郑州在智能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涵盖气体、气象、农业、电力、环境检测等多类传感器产业链。,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以及以韩伟科技为代表的新兴龙头企业。
郑州众业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云翻译平台的智能翻译手表,郑州邦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具有精确边界检测、智能路径规划和原点记忆功能的擦窗机器人,以及新好望角电子有限公司的智能人脸识别平板终端...郑州市10家特种设备企业和24家标准企业的新型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的最新成果和系统集成应用,集中展示了智能传感器产业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的场景。
郑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姚五洲介绍,传感器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之一,是智能产业前沿的关键技术和技术产业,准确感知和数字感知是智能化的前提。“目前,郑州高新区聚集了韩伟科技、新天、广利等一批优秀的传感器企业,聚集了北斗定位授时、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空安全等领域的重要资源。具有大力发展传感器技术和系统产业的良好生态。”姚五洲告诉记者。
"传感器技术是人们走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唯一途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说。
尤政认为,郑州要把传感器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首先要从人才入手,形成良好的本土人才环境,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落户郑州;其次,应努力在R&D环境下建立一个传感器制造和测试的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和服务平台共同构成“创新链”。
郑州要发展传感器产业,还应注意与区域优势相结合,形成“产业链”。尤铮说:“首先要对行业进行梳理,把本地行业所需的传感器转化为自主可控的市场。该传感器在空有市场,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可以促进技术更新和推动企业发展。”
“建设传感器R&D和以传感器为纽带的生产基地,充分展示了郑州的勇气。”中科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姚建铨表示,以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为契机,郑州将整合R&D资源,推进R&D产学研基地和产业链建设。
“传感器是一个高度细分的市场,没有一家公司可以是唯一的。如果郑州能够在市场细分中培育出一批无形的冠军,不仅将扩大郑州整个传感器产业,还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Xi交通大学教授蒋壮德认为,郑州发展传感器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目前,韩伟等一批龙头企业已经积累了相当成熟的技术,未来做大做强的希望很大。
记者了解到,郑州高新区已初步确定了“一核一谷”、“两园六点”和きだよ0/房的布局,以韩伟电子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为传感器产业核心布局的试点区域,未来将在田健湖周边建设一个3平方公里至5平方公里的千亿美元智能传感器群,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完善的产业生态圈。
郑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新亭表示,在新一轮发展中,高新区明确了“聚焦智慧产业,建设智慧社会”的主攻方向,确立了2025年建成1000亿元人民币的世界级高科技园区的目标。“在供应方的结构改革中,我们深入分析了行业的行业发展趋势,并结合高新区本身的基础,决定将传感器发展成为智能行业的支柱产业。”王新亭说道。(经济日报记者夏先清通讯员刘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