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57字,读完约5分钟
日前,中国电力(600482.sh)发布公告,披露自2018年12月中旬起暂停筹建的重组计划。根据该计划,中国电力计划发行普通股、可转换债券和支付现金,并购买广汉电力、长海电力、中国造船、武汉造船、重工、陕西柴重工、重齿公司和江苏永镇的少数股权;此外,拟非公开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不超过15亿元,预计不超过重组交易价格的100%。2018年12月28日,中国电力股票恢复交易,收盘前出现红色,收于22.27元,上涨0.91%。 第一笔定向可转换债券单笔配售被准确投资于军转民业务 2018年11月初,中国证监会发布《中国证监会定向可转换债券并购试点支持上市公司发展》,鼓励发展定向可转换债券作为支付手段和融资工具,支持上市公司并购、转型升级。继赛腾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可转换债券资产购买计划(603283.sh)推出后,此次中国电力重组是a股市场的第二次并购重组,也是首次利用定向可转换债券作为融资工具筹集配套融资,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从计划中宣布的交易目的来看,中国电力资产重组的主要目的有四个:一是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管理质量;二是引入社会资本,完善“军转民”的产业链布局;三是提升电力业务,弥补国内高端制造业的不足;第四,消除与母公司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的横向竞争。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电力还重点谈到了此次交易在国防与民用技术整合战略布局中的作用,称交易完成后,子公司可以降低杠杆率,进而解决“军转民”所面临的资金约束。 为了实现交易资产高度证券化,增加对潜在投资者的吸引力,以及准确投资子公司的军转民业务的目标,本次交易的设计相当周到。根据计划披露,重组前,中电拟通过增资及/或股权转让引入特定投资者成为其附属公司广汉电力、长海电力、中国造船、武汉造船及柴河重工的少数股东。与此同时,CSIC计划增资并收购中国造船、武汉船舶机械和柴河重工的少数股权,而中国重工计划增资并收购中国造船和武汉船舶机械的少数股权。在此次重组中,中国电力将发行证券和/或支付现金,从交易对手处收购子公司的股权,交易对手包括特定投资者、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如中国信达、太平国发、CSIC、中国重工和哈尔滨广汉。 在资产交易中,中国电力使用三种支付方式:发行普通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和支付现金。与此同时,它采用“向不超过10名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方法来筹集配套资金。中国电力表示,该交易“使定向可转换债券在发行和分销两方面都成为可能,并更多地依赖于面向市场的谈判。” 军转民的新渠道”[h/]中国电力的这次重组,不仅在金融工具选择方面成为了市场的先行者,而且被视为中国启动新一轮产业整合和“军转民”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从数据来看,2017年,在其业务结构中,军工产品占20.05%,非海洋民用产品占50.16%,海洋民用产品占29.8%。民用产品业务已经成为中国电力未来业绩快速增长的强大支撑。 此次重组是中国改造高端技术、开拓产业市场、在深领域开展国防和民用技术产业融合、实现军民共赢发展的重要尝试。例如,中国电力公司的子公司长海电推是此次重组的重要目标之一,拥有燃料电池、电池组、系统、控制、电力、电机、储氢和辅助电源等多核技术研发所需的专业企业研发和生产人力资源团队。在当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下,中国电力凭借其在军用和民用船舶及化学动力系统领域的定位,以及几十年的技术和产品积累,瞄准了汽车燃料电池的巨大市场,积极布局汽车燃料电池产业,并试图在产业初期快速形成产业竞争力,从而占据市场的有利地位。 从企业内部禀赋来看,作为国内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民用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电机、自动控制、船舶化学电源和特种电池的重要制造单位,长海电力推进一直在开展燃料电池电力推进、氢源、控制与能源管理、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的研究。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人才引进等方式,实现了水下/水面设备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发动机、储氢和运输等三大产品开发和工程改造能力,拥有18项燃料电池发明专利,拥有国内领先的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同时,长海电力推进作为一个产业平台,与CSIC 712研究所共同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燃料电池研究项目,包括“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技术研究”、“深海设备燃料电池系统”、“新能源汽车用快速动力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以及该项目的其他重大国家发展方向和前期研究工作。 重组和配套融资无疑将成为中国电力通过长海电力转变技术生产力、拓展动力电池市场、确立行业地位的重要保证之一。 对此,中国电力表示:“我相信,在内外部优势的保证下,长海电力将进一步挖掘氢燃料电池产业的潜力,创新R&D技术,完善产业链,加快产业布局。增强氢燃料电池领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