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644字,读完约12分钟

 ;  ;  ;  ;  ;  ;  ; 日记是具有独特价值的文献,在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历史文献中,原稿本日记约有500种,具有时间跨度广、复印类型全、名家名作多、版本价值高的优点。 11月11日至20日,“心曲传真:上海图书馆藏稿本日记展”在上海图书馆第一展厅举行  ;  ;  ;  ;  ;  ;  ; 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历史文献中,原稿本日记约500种,大致分为3种: 1种是为自己出版的原稿本日记,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原稿本日记元代郭畅的《元郭胡子手写日记》,晚清四大日记之一李慈铭。 一部是未刊原稿本日记,是受到学术界关注的晚清流张佩伦的《兰骏馆日记》。 最后一类没有保存原稿本,但根据原稿本传抄唯一的留世抄原稿本,晚清上海父母邵基道台当时祢很厚,曾纪泽使用俄罗斯写的《邵基正日记》,几代《盛世危言》作者郑观为轮船招商局长江航道  ;  ;  ;  ;  ;  ;  ; 在这次展览中,为了向网民展示过去日记的原始风貌,选择了60种藏书原稿本日记进行展示。 关于60位作者,最早的人是元朝的郭畀,最晚的人是共和国生者的馀纯顺。 他们中有朝廷达官、刀笔小吏、外交使节、饱和学大儒、文坛作者、探险平民、书画大师、金石图籍欣赏藏家等 他们以日记文献的形式为我们讲述社会各方面的见闻、感觉、思辩,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报道备忘录日记、郭畅的《元郭胡子手写日记》、张元济的《张元济日记》。 游记探险日记,如安希范的《安希范游记》、余纯顺的《余纯顺日记》校书编纂藏书日记,如查慎行的《南斋日记》、吴骞的《吴免床日记》、张文虎的《舒艺室日记》、刘承干的《求恕斋日记》金石书画日记,如潘曾丝带的 李慈铭的《越缨堂日记》、萧穆《敬孚日记》、沈曾植《守庐日记》等学术考证日记。 包括天笑的《钏影楼日记》、英国的《阿英日记》这样的文艺创作日记。 邵友濂的《邵友濂日记》一样的星轺日记。 郑观应的《长江日记》、邓邦述的《庚戌巡回日记》等考察日记。 吴大澄的《北征日记》等工作日记 1、郭胡子的手写日记——现存最古老的日记手稿 ;  ;  ;  ;  ;  ;  ; 郭畀( 1280-1335 ),字天锡,号云山 美胡子,人称郭胡子 镇江丹徒人 不累,历史镇江路学录,饶州鄱江书院山长 吴江儒学教授还没有去,正在开拓江浙省掾史 可以和诗、好书画、赵孟頫、倪瓒等打交道。  ;  ;  ;  ;  ;  ;  ; 这本日记从元到大元年( 1308月27日,到大二年6月20日,中间从大元年1月24日到闰11月25日缺失。 共计4本,52页,2万多字,详细记录每天天气多云晴天寒暑,人事往来报酬。 清初为扬州程氏收藏,干隆年间宋萧淳在美苅行书《赤壁赋》中于汪濑处获得,后回到郑瑛整眉寿堂 有清翁方纲、周尔墉、崇恩跋 这本书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了一些散余,据说咸丰四年周先生横行霸道时,那本书一共七十三页,比翁先生看书少了几十页,辗转流传,进入上海图书馆时,比周先生看的时候少了二十一页。  ;  ;  ;  ;  ;  ;  ; 雍正年间严厉看了这本书,说“行楷精妙,奕奕有神”,摘抄了大元年9月至次年2月期间郭氏关于客寓杭州的部分,以《客杭日记》为题,后被博士登刻在《知不足斋丛书》,复印件占全书的四分之一 宣统三年陈庆年横山草堂只有刻上《云山日记》,全书才能通行世界,其复印件比较完善,可以与手稿相互参证  ;  ;  ;  ;  ;  ;  ; 这个文案虽然缺余,但是是现存最古老的日记手稿,极为罕见 而且郭先生的书法来自赵孟頫,清力秀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一九五八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曾经根据其影印 2、越缨堂日记——叙述性格学问,记录时代风云 ;  ;  ;  ;  ;  ;  ; 李慈铭( 1830-1894 ),初名模,字式侯,号莼客,浙江会智(今浙江绍兴)人 光绪6年( 1880 )入士,改御史,遇事建议,孔中不避利弊,不求权利 甲午战争开始了,日子到了,感到愤怒的死亡。 博学工诗文,着述非常丰富 其《越堂日记》特别有名,举凡朝章国事、评论人物、考证经史、自着诗文、朋友交游、家计裕眠等莫氏不在其中,时事见闻、读书心得记载特别详细,以往为学界所重,翁同居《翁文恭公日记》、王财运《  ;  ;  ;  ;  ;  ;  ; 上海图书馆藏《越缨堂日记》原稿本报道始于咸丰四年( 1854 )春三月十四日,结束于同年( 1863 )三月三十日,期间辍学、破坏。 前附《大事记》中,报道于道光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1830年一月二十一日)李慈铭出生,于咸丰四年二月结束。 原稿上有很多亲笔涂改的痕迹,其中既有只包含简单的文案,也有涉及李慈铭一生中的重要事情 李慈铭年轻时与周星誉、星诵兄弟是好朋友,卖田资金,向周星诒代捐赠官职,但钱被挪用于周,李遂与周氏兄弟绝交,删除了日记中两周的名字大部分,加入了“鬼蜮”、“畜产”等恶语。 比如《大事记》咸丰三年七月记、周星誉榜名、周星诵等结语社事,李慈铭后,用浓墨涂抹记录的社,加上眉批,斥责两周为“蹊跷”,将当年的社友定为“魕魅一组人”。 咸丰四年四月十二日和周星诵等结益社事,后来涂上墨笔,在眉批中骂周“病没心” 虽然话气太多,但李氏性格的狷直率可以说就像跃起纸上看到了那个人一样。 3、王乃誉日记——王国维父亲的一生描写 ;  ;  ;  ;  ;  ;  ; 王乃誉( 1847-1906 ),字曰,号莼斋 迟字承宰,号娱乐庐,浙江海宁(现在属于浙江省)人 1913年,我和父亲、祖先一起在上海避兵,后来在茶漆店学习做生意。 太平天国平后,随店迁往海宁硕石镇,在生意之馀研究了书画篆刻、诗古文辞 为了江苏省溧阳县幕僚10多年,在吴越之间旅行,窥视江南以北诸大家的收藏,技术大有进步 年40岁回乡,以书画课子为自慰 着作有《游目录》十卷,又有诗集二卷文若干篇 其子王国维是近代有名的学者  ;  ;  ;  ;  ;  ;  ; 上海图书馆藏王乃誉日记原稿本报道从光绪17年( 1891 )正月1日开始,结束于31年8月24日 卷内很多地方都记载了王国维早年的事迹,所以可以看到王乃誉这个儒教严格的家庭教师。 例如,光绪19年11月17日的日记“参照静作望课,卷不太满意,但诗特别轻率”。 24年2月17日,王国维有“相貌无威仪”、“寡言笑”、“写字不好”、“衣帽落拓不合时宜”、“字句不太讲究”等弊端,“应该赶紧去,不然结果不合适”,王乃誉说  ;  ;  ;  ;  ;  ;  ; 但是,随着王国维的思想成熟,王乃誉也受到其影响,到了晚年也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思想 光绪二十二年正月六日读了王国维事务局的《盛世危言》,感到国事的“可担心”。 读了9月5日王国维带回的《时务报》,他认为“持有通变议经常接触时政,诚是此时的重要任务”。 24年3月1日,记述了康有为的弟子、王国维之师欧榘甲的“传孔教、重民权、制度改革”等观点,称康门高足徐勤、梁启超等为“天下隈”,同期的日记中反映了新学书目、算术笔记等时代新风的文件也不少。 王国维能成为承前启后的学术大家,显然与王乃誉的严格教导、以身作则密切 4、张佩纶《兰骏馆日记》,《随轩日记》——清流健将的悲剧人生 ;  ;  ;  ;  ;  ;  ; 张佩纶( 1848-1903 ),字幼樵,一字绳庵,字蒉斋,直隶丰润(现在属于河北)人 同年10年( 1871 )进士,授予编修 光间官侍讲学士,署左副都御史 以声讨大臣的名义听朝野,成为晚清流的健将 中法战争时进行福建裁军,在马尾战役中失利,被剥夺了职戌边 后来释放,进入李鸿章幕 在甲午战争中被弹劾,归籍,居南京,在杜门着述 庚子国改变后,在编辑标题上协商李鸿章和列强之和,说不久回南方,不会生病。 着作有《管学》、《榖梁起废病补笺》、《涧于集》等  ;  ;  ;  ;  ;  ;  ; 上海图书馆收藏了11本《兰骏馆日记》。 报道始于光绪21年( 1895月初1日)。 终于是光绪28年12月13日。 第二年正月七日张佩纶去世了。 中缺光绪22年9月至23年5月,另外27年2月至6月入京议和南归之间的事写成了《随轩日记》。 马尾战败后,张佩纶被朝野攻击,几乎挺身破名,从锋芒外露一变为谨慎行。 《兰骏馆日记》中经常出现日常琐事、亲友交流,很少记载时政大事,有时流露出忧国受伤时的真实心境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张佩纶得到了“与李谈判”的电气目的,废弃十六年后才恢复,“想用一个人的舌头防止外国侮辱,接触大家的心,不是力所能及的地方”,“特别的感觉。 在京议和期间,他目睹了列强的傲慢、国势的不振,从此越来越消沉,“总是憎恨无力靖,以速死为幸”(陈宝琛《张蒉斋学士墓志铭》)。 《兰骏馆日记》、《随轩日记》记录了张佩纶悲剧人生的最终阶段 5、刘承干眼中的盛宣怀出棺——《求恕斋日记 ;  ;  ;  ;  ;  ;  ; 宣怀于民国五年( 1916年) 4月27日去世 一年六个月后的10月4日,汉冶萍企业举行了他的葬礼  ;  ;  ;  ;  ;  ;  ; 这一天刘承干在他的日记里详细地写了他的所见所闻 “上午早起,10点在盛杏荪举行葬礼来到那家,编辑了在庄生的弟弟的新(盛宣怀的阿姨),说了几句话。 去中华书局,沿路看到路上人山人海,万人走在空胡同里 拥挤到中华门口,意外进不去 之后,幸遇一西逮捕赶走了闲人,保与朱姬进去了 万福以西捕不保不入 两个都进去了,里面挤满了人,然后把铁门锁上。 到三层屋顶,两点半盛杏荪出殡的仪仗一个接一个地过去,断断续续地结束到四点半,天已经晚了,然后回来。 “这是刘承干在万福三层屋顶上看到的盛宣怀棺仪式 看看他听到了什么。 “今天盛先生的出殡,杭嘉湖苏松泰常镇等来看。 轮船、列车、酒店、酒馆拥挤不堪,人满为患后向退出者报告的人数不胜数 上海都服丧这次是空前绝后的第一大举,仪容上有八千多人。 上海各地的菊花都被拼凑起来了(只有一棵菊花的费用达到了3000元的巨额)。 预备费多达30万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大举 最后,这位鲁迅先生写的《笨蛋儿子》无限叹息地写道:“余述各省哀鸿遍野,不使这种援助冥福。” “ ;  ;  ;  ;  ;  ;  ; 刘承干的所见向今天的人们形象地展示了上海滩老人嘴里的“盛杏荪大出棺”,也展示了当时文人的态度。 6、张嘉璈和蒋介石——《张嘉璈手写日记 ;  ;  ;  ;  ;  ;  ; 1926年9月初,北伐军进入江西省后,需要军队工资,但当地商人只识别银元和中国银行发行的纸币,拒绝采用北伐军持有的临时军事兑换券 因此,蒋介石非常着急,急电当时在天津黄郛速寻求方法,黄郛立即向中国银行副总裁张嘉璈在上海求援。 张嘉璈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密电中南昌分行秘密汇款赣州30万银元,支持北伐军在江西战场上的行动 蒋介石从广州誓言到北伐、北伐军打到上海,得到中国银行150万元的财政援助,张嘉璈从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  ;  ;  ;  ;  ;  ; 但是蒋介石用武力打天下的强烈做法与张嘉璈讲究规则和信用的商人的做法完全不一致 南京政府成立之初,蒋介石对中行的恐吓越来越大,甚至建议借款100万、500万、借1000万 张嘉璈突然感到头皮发麻 后来张静江和陈光甫来调停,表示政府发行公债,张嘉璈勉强答应分期付款,案件方面计算处理 但是,无论如何,这些事情的发生都在张嘉璈和蒋介石的关系中埋下了阴影,蒋介石最终把张嘉璈赶出中国银行埋下了伏笔。 1927年6月8日,张嘉璈在日记中写道:“堂堂正正的当局,为什么要和中行意气用事? 原因是军人不懂财政,到处干涉,所以政治前途悲观。 “7、陶濬宣病急乱投医——《省眞养痢0132;日记》 ;  ;  ;  ;  ;  ;  ;  ; 陶濬宣是清末书法家、诗文家 光绪6年( 1880月至11月间,在家疗养,记《省眞养痢0132;日记》)  ;  ;  ;  ;  ;  ;  ; 陶濬宣在光绪5年秋生病后,由于没有仔细调整,脾胃、心脏受到影响,食欲、睡眠不好,心更忧郁,反而加重了病情。 到了光绪6年6月,陶濬宣非常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 这是因为到处延长名医,寻求好的一方。 他听说宁波鄞县董星洲医生,非常精医理,于6月20日乘船去,被诊断为心肾气不足 中途船摇晃,患者身体又遭遇风雨的悲痛状况,日记里写着“三十多年前也没有过”  ;  ;  ;  ;  ;  ;  ; 但服用董医生方剂后未见效果,于6月27日到陈勉亭医生那里就诊 但陈医自己是“病肝风二十多年”,吃了他的药后,反而“肝阳煽动”,加上“肝病” 8月4日,陶濬宣邀请越中名医胡在兹回家,胡医说:“心极灵敏,有勇气”,“为了遵守馀不止药的意思,其制造方法也是炒莲子、炒黄实、炒陈米、炒麦冬、小桔饼、佩兰草,全部喝食用的东西。 “ ;  ;  ;  ;  ;  ;  ; 陶濬宣除了遍历名医外,还在病中遍历医书,长寿的秘诀在于“调和血气”,不需要依赖药物,有贵在食补之说,认为食补也不需要甘美 闰7月27日日记:“读《寿亲养老新书》”,8月12日日记“新买昌邑黄先生的八种医书” ……近来医术零散,这也实际上是南针 “ ;  ;  ;  ;  ;  ;  ; 想了各种办法,陶濬宣的病情依然不乐观,面对自己软弱的身体,经常流泪 到了11月病才刚刚好 8、潘世恩早年的科举之路——《轻轩日记 ;  ;  ;  ;  ;  ;  ; 潘世恩11岁时,祖父题为“君子食物不求腻”。 他破题说“食观君子志不饱”。 祖父心里很高兴,他用了王县公的“志在吃穿必不可少”这句话,以为已经具备了状元、宰相的测量。  ;  ;  ;  ;  ;  ;  ; 又过了五年,潘世恩16岁按照县里的考试,吴县奉行李咏春委托清江的杨慧行进士阅卷。 杨进士也很欣赏潘世恩的文案 到复试那天,杨进士首先让潘世恩背诵儒家经典,然后提出了上联“范文正(范仲淹)天下为己任”。 潘世恩马上出下联“汉昌黎(愈)百世之师” 杨进士很高兴,这孩子将来称赞说“一定是文案名世”。  ;  ;  ;  ;  ;  ;  ; 接下来是郡试这个关,太守胡世诠读了潘世恩的复印件,大加称赞,把他拔尖了 他也认为潘世恩将来会成为冠军、宰相 卷评说:“制定义代圣贤立言,以理明辞达为主。 “吴中地区的因素是人文渊薮、归有光等前辈卓然写出文案名世,是为了“理胜”。 在儿童考试中,出现了这种讲道理的气宇优秀的复印件,真的很少见 如果能继续孜孜不倦地努力,假就应该用时间的潘世恩“或者复印来追踪,回汉” 9、恋爱中的男人——《林耿白日记 ;  ;  ;  ;  ;  ;  ; “十年前郑孝胥,今人第一,余居第二 如果是这几年,讨现在的老诗,余第一,杜甫第二,孝胥不道! 汪精卫介绍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林庚白1933年创办诗刊《长风》时的名言,这个疯子在追求国民政府铁道部女职员张壁时是另一种姿态,持续了约3年的《夜梦壁》、《夜梦壁》将这位恋爱中的男性的痛苦 以下拆下其日记几端:  ;  ;  ;  ;  ;  ;  ; “廿一,即废历七月廿九,甲戌,晴 早上去中国饭店吃点心,把那两首诗送到墙上 今天星期天,又是第八次二十一天,过着这么寂寞的生活。 恋爱真的是监狱啊。 天气多云,在房间吃午饭,饭后一个人坐,伤心,写了四首绝句 傍晚下雨,晚上谢成来说话 夜晚和梦想的墙壁 应该说“二十一日”是关于墙壁对林来说难忘的一天 “第八次二十一天”,也就是八个月过去了 “今天是星期天”21日,林先生说“饭后一个人坐”,当然“很难过”,也可以看到其“墙”对“二十一日”的态度,也就是对林先生的态度。  ;  ;  ;  ;  ;  ;  ; “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寂寞,但是因为墙和爱的关系,经历了这么多苦难,为什么,随时随地都感到寂寞? ! 》 ;  ;  ;  ;  ;  ;  ; “下午,一个人去莫须湖公园,想起了和墙壁和区旅行的一幕,很困惑! ”“一步一步携手,举目共雨”的心境 10、阿英寻书记——《阿英日记 ;  ;  ;  ;  ;  ;  ; 别忘了在敌人之后困难不稳定的游击环境中,阿英利用闲暇时间阅读很多古籍,寻找散布在民间的文学资料、报纸和书籍 1942年7月,英一家从上海来到新四军军部停翅港,是开展文化推广工作的余地,他依然继续寻找旧书。 9月7日的日记中记载了寻找《后乐堂文集》(陈玉澍着)  ;  ;  ;  ;  ;  ;  ; “漱口后读庞《古愚诗文札》。 文集中有《复陈缇庵先生书》,知他师事缇庵 蒂庵是清季盐城诗人,着有《后乐堂文集》 全书上看不到,其余的只有熟悉的诗中,读关于甲午之战的诗,编辑其重要者,编入《近百年中国国难文学史》(未刊) 当时在上海,不要找这本书 现在得到这条线索,一听到它,就把乒乓或者这本书藏起来,未知也可以 …… ;  ;  ;  ;  ;  ;  ; 下午,杨芷江、庞友兰的二老来访 关于《后乐堂文集》,据云系石印本报道,共有3集,但最后一集还没有印刷出来。 曾经有过这个国籍,现在已经失去了 陈家现在我建了阳县,想办法在该县要求它 还有这位陈中凡教授,即蒂庵的侄子 ……信可以是几封县长、托伊一寻或得到 “ ;  ;  ;  ;  ;  ;  ; 虽然找不到《后乐堂文集》,阿英还是不劳而获,耐心寻找其他关于陈玉澍的资料。 “留条还借用了《山阳志》、《咸水志》、《盐城志》,试图借此机会摘抄各本倭寇、《南明史》和《盐城志》中的陈廷庵 “找旧书,又累又担心,有时整天奔波,什么也得不到,但有时功夫也不等有心人。 9月20日,英先生有了新的发现。 “……《修理盐城县志》,缺少第一本书。 幸好《陈缇庵传》(卷十二)及其书目(卷十三)不缺:陈玉澍、字缇庵、本名玉树 优贡生中国式,光绪戊子科举人 ……” ;  ;  ;  ;  ;  ;  ; 1944年,在查阅《阜宁县志》、《续修盐城县志》、《安东县志》、干隆《山阳志》等历代县志,收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阿英在《新知识》杂志上发行了《盐阜民族英雄传》,其中,陈玉澍,称赞他是爱国诗人。 11、康嗣群眼中的《西行漫记》——《康嗣群日记》 ;  ;  ;  ;  ;  ;  ; 1936年6月至10月,美国斯诺记者在宋庆龄等人的安排下,对陕西甘宁边区进行了实地调查,访问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中国共产党第一领导人,对边区的军民生活和民情民俗进行了大量调查。 那年10月末,斯诺回到北平,埋头写作几个月,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 戈兰茨企业出版了考察陕西甘宁边区的英语著作red star over china (《红星照亮中国》)。 本甫一问世就震撼了世界,仅几周就连续再版了7次,销售了10万册以上 1938年2月,以复社名义出版的第一本中文版诞生于“孤岛”上海。 为了便于在国统区和沦陷区发行,书名变更为《西行漫记》,复印件也部分变更了。 国民党政府曾多次命令检查这本书,收缴的各版本有十几种  ;  ;  ;  ;  ;  ;  ; 康嗣群当时在上海主持着美丰银行的业务。 作为复旦和在北大读书的知识分子,精通英语,几乎在第一时间找到了这本书的英语原作,在日记里写了阅读体验。 “毛泽东是snow的笔下,直到称赞,其成功是有理由的。 ”、“记住长征诸角色,让人向往,天下无不劳而获。 ”他还说:“讨伐十年的共政策,今天想想,即使有错误。 “ ;  ;  ;  ;  ;  ;  ; 和很多知识分子一样,康嗣群对当时割据的共产党抱有好奇心,但不知道。 由外国记者进行的这次实地调查可以说是打开魔法之门的关键,一下子揭开了他们心中的许多谜团。 这些忠实的记述不理解国统区的许多知识分子对共产党抱有同情,代表了某种程度上抱有期待的心路历程 傅彦长日记的细节——《傅彦长日记 ;  ;  ;  ;  ;  ;  ; 傅彦长日记中,不能写大事,其价值体现在小事的记述中。 这些小事经常瞬间丰富无聊的历史场面。  ;  ;  ;  ;  ;  ;  ; 比如1927年5月29日的日记:“去市政府听贝多芬的百年祭,那个节目是交响曲第五首,奏鸣曲巴西安娜斯地,交响曲第九首三段。 夜谭真的参加了,是中国第一人的参加者 回家不睡觉,在谭那里过夜 1927年5月29日,谭叙情真登上上海工部局乐队的正式舞台,对参与西方音乐不久的中国音乐界来说士气很大,百年后上海交响乐团的大事记也留下了痕迹,傅彦长在此记录,以关于这件事的最原始记录  ;  ;  ;  ;  ;  ;  ; 傅彦长兴趣广泛,交游极多,看戏、看电影、教师、吃饭等活动记载在日记中,与郁达夫、邵艳美、巴金等众多名家相关,其调查索隐的作用值得重视。 关于藏书票传入中国的历史,正如许多爱书人所关注的那样,傅彦长于1933年8月9日读了《叶灵凤寓居》《ex libris》(一般藏书票面额印有拉丁语ex-libris,意思是《我的藏书》) 由此证明,当时在叶灵凤周围,感染他接触藏书票这种舶来品的文人不少。 详细调查发现,叶氏有名的“藏书票的话”发表在后来的“现代”上,施刺保存在那天在叶灵凤寓居看到他收藏的洋洋大观的藏书票资料后,心动,让叶氏写下其名文,施刺保存本人也有可能从这时开始收藏藏书票。 这个推测在时间逻辑上是完全成立的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来源:罗盘报中文网

标题:时讯:去上海图书馆看一篇写于1308年的日记

地址:http://www.lzn4.com/lpbxw/17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