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05字,读完约10分钟
最近,#国语书推荐的东西#这个话题引起了网民们的热烈讨论,大家共同分享了小时候语文书上“种草”的东西。
想起哪一年的语文教科书,显然是地道的中国菜指南啊。
咸鸭蛋-《端午鸭蛋》
“鸭蛋的吃法,就像袁子说的,拿着壳切是一种,那是榻榻米之间接待客人的方法。 我平时吃,通常敲门。 “卖空”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吱吱叫就出了红油。 ”。
——汪曾祺《端午鸭蛋》
最喜欢看王曾祺写吃,写的很风土和一般,它使汪曾祺写的食物更活跃更有画面感。 由此我知道了去高邮一定要吃咸鸭蛋!
茴香脑-《孔乙己》
“孔乙己一到店里,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孔乙己,脸上有了新伤口! ’我叫道。 他不回答,在柜子里说:“加两杯酒,来一盘茴香酒。 ”。 ”。
——鲁迅《孔乙己》
可能是天生的饮食体质,我记得当时不需要《孔乙己》的贪婪茴香脑。 你必须吃最正宗的茴香酒。 我必须去绍兴。 在绍兴,茴香酒四季都是合适的“酒料”,茴香酒的表皮变蓝,豆肉熟了不腐烂,柔软不烂。 咀嚼生津,五香馥郁,咸。 绍兴鲁迅故居旁边的咸亨酒店已经不是当时的咸亨酒店了,茴香酒还是当年的茴香酒啊。
罗汉豆-《社戏》
“到平桥村还有一里,船却很慢,摇船的人说累了。 因为用力太大了,很久没吃东西了。 这让我想起桂生,说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些煮着吃。 大家都赞成,马上把船停在岸边。 在岸边的田地里,乌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
——鲁迅《社戏》
罗汉豆其实是蚕豆,关于蚕豆的吃法,中国人应该最有发言权。 在宁波、绍兴一带,流行用盐水煮带壳的罗汉豆吃。 这样的吃法是最原味的。
槐饭-《槐香五月》
“在相思树开放的季节,如果有人的孩子进入相思树之乡,他一定会喝醉,傻傻地躺在相思树树下不想回家。 好客之乡的孩子们带他回家,让他吃干净槐树。 槐米是用米混合槐米蒸的。 吃咸的,撒麻油、蒜泥、陈醋。 吃甜食,炒芝麻,拌花蜜。 ”。
——《槐香五月》
每年四五月都洋溢着槐花的香味,在山西、河北很多地方,人们喜欢拿着槐花蒸饭,这样蒸槐花饭的大米香味和花香互相渗透,很好吃。
荔枝-《荔枝蜜》
“吃新鲜荔枝蜜,倒不如是时候了。 可能有人没听说这个稀奇的东西吗? 融化的荔枝树像汪洋大海一样多,花开的季节,那只蜜蜂满野嗡嗡叫,忙得忘了早晚,有时在月色上采花酿蜜。 荔枝的蜜的优点是纯粹,养分多。 很多住在温泉的人喜欢吃这种蜜,养活精神。 温暖的同志为我也得到了两把。 一打开瓶塞,就有很甜的香味。 减半喝的话,甜香有清香的味道,有很新鲜的荔枝的味道。 喝这么好的蜜,你会觉得生活很甜吧。 ”。
——杨朔《荔枝蜜》
荔枝蜜是中国南方地区生产的上等蜂蜜,颜色橙色,芳香馥郁,有强烈的荔枝花香味,广东荔枝蜜特别糟糕。
杨桃-《画杨桃》
“有一次在学校上绘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放在讲台上,让同学们画画。 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尽头。 说说桌子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直对着我。 我看到的杨桃不像平时看到的,像五角大楼的什么。 ”。
——岒桑《画杨桃》
要吃最好吃的甜桃子,我必须去马来西亚。 国内还是海南杨桃最正宗,相比广东及福建杨桃,海南杨桃味道得到了修正,杨桃特有香味浓郁,水分充足。
牡蛎-《我叔叔于勒》
“我父亲突然看见两个老师给很棒的夫人吃牡蛎。 一个破烂的老水手拿着刀撬开牡蛎,递给两个老师,递给了两个太太。 他们的吃法也很高雅,一条精巧的手帕支撑着牡蛎壳,嘴巴向前伸一点,以免弄脏衣服。 然后噗哧一口喝完汁,蛎壳就被扔进了海里”
——莫泊先生“我叔叔于勒”
根据书中的说明,牡蛎大致是我们说的牡蛎。 关于牡蛎的吃法,生吃的人觉得最好吃。 在国内,广东牡蛎可以试试。 在海外,法国牡蛎是最好的。 是经常滑入法国人喉咙的尤物。 法国牡蛎乃至欧洲牡蛎大多是秋冬季节最好的。 这个时期的欧洲气候很冷,生长在冷水中的牡蛎肉质更肥,所以有一种古老的说法,认为只有以欧洲“r”结尾的月份适合吃牡蛎。
葡萄-《葡萄沟》
“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 茂盛的枝叶向四面扩展,好像搭起了绿色的小屋。 到了秋天,葡萄大串挂在绿叶下,红色、白色、紫色、暗红色、淡绿色、五光十色,非常美丽。 这时,去葡萄沟,热情款待的维吾尔族老乡一定会摘最甜的葡萄,让他们吃够。
收获的葡萄有运往城市的,也有运往阴间做葡萄干的。 ”。
——权宽浮《葡萄沟》
说到葡萄,好像马上就能想象家家户户前面都有葡萄架的新疆,但因为日照充足,新疆的葡萄特别甜。
荔枝-《荔枝》
趁她高兴,我拿出了荔枝。 “妈妈! 我今天给你也买了好东西。 ’妈妈一看到荔枝,脸就沉了下来。 “你的有钱人怎么样? 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了妈妈的话。 “这么贵的东西,不要尝尝! 」妈妈扑腾一笑,筋突的手不停地抚摸荔枝,然后用小指的指甲撕裂荔枝的皮,小心地剥皮不要掉下来,手掌上放着荔枝,好像支撑着刚打碎蛋壳的小鸡。
——肖复兴《荔枝》
小时候的语文教科书真的给我们种草太好吃了。 有人对荔枝情有独钟,是因为小学教科书上的“荔枝”。
糖葫芦-《万年牢》
我父亲走在街上卖糖葫芦。 他做的糖葫芦在天津很有名。
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很好,都用了最好的材料。 早上起来,父亲去市里买红果、海棠、山药、红豆等,先把这些东西洗干净。 红果,海棠走到把手和尾巴,挑一些掉皮受损的,挑好的暴露在阳光下。 蓝线,玫瑰也是上等的。 开糖葫芦要用冰糖,棉糖不行,开也不亮。 煮糖做铜锅,铁锅煮的糖发黑。
——新凤霞《万年牢》
我想一年四季都吃!
葡萄柚-《葡萄柚》
柚子上市的旺季,篮子黄澄澄澄的柚子排列在街道两旁,卖的人在叫。
“卖柚子,甜柚子! ”。
“先吃后买,不甜不要钱! ”。
我们往东看,往西看,不知道买谁好。
走到一个卖柚子的女孩面前,她和表哥差不多大。 红脸颊上印着两个浅酒窝,胸前有中学的校徽。 她静静地坐在那里,茫然地看着美丽的大眼睛睁着的书,她好像已经忘了卖柚子了。
“一个多少钱? ’伯父指着她的篮子大黄色柚子问。
“一毛”。
“这么便宜”。
“今天是星期天。 我给妈妈卖柚子。 她说自己的房子,便宜地卖给我”。
“这是什么柚子? ’伯父又问。
“这叫棉柚。 很大,其实里面的肉很少。 ”女儿合上书,礼貌地说。
伯父的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容。 然后问:
“甜吗? ”。
女孩害羞地摇了摇头。 “有点苦。 ”。
——尹风庭《苦柚》
小时候喜欢甜柚子,长大了...还是觉得甜柚子好吃!
花生-《花生》
爸爸问:“你喜欢花生吗? ”。
我们争着说:“爱! ”。
“谁能说花生的利益? ”。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成本很低,所以谁都可以买吃,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利益”
父亲说:“花生的利益很多,最珍贵的东西:其果实埋在地上,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把鲜红柔软的绿色果实高高挂在树枝上,一见人就产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着又矮又长在地上,成熟后很快就分辨不出有没有果实。 我必须挖。 ”。
——许地山“花生”
花生又称长生果,生或熟都好吃,但当时学过“花生”后想吃花生。
御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店》
如果你不怕刺,你也可以去花盆摘。 像珊瑚球一样积攒的小球,又酸又甜。 色调比桑椹好得多。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店》
我一直想知道花盆的样子,有多好吃? 桑椹已经很好吃了,但有比桑椹好吃的东西。 后来发现,花盆是山上的野果,长得和浆果相似,常见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西等山。
粽子-《陈毅吃墨水》
他一边读,一边用钢笔摘录重要的章节,吃饭时亲戚多次邀请他,但他舍不得放下书。 亲戚看到他这样学习,不忍再打扰他,就把糖和粽子给他拿走了。 陈毅的所有观察力都集中在书和节选上,粽子本来是蘸糖吃的,他实际上把粽子沾在桌子上的墨砚上把墨水送到嘴里,一连吃了两个粽子,居然没有发出气味。
——《陈毅吃墨水》
粽子不是陌生人,每年端午节都能吃。 北方的一些地方好像喜欢加糖,但在江浙省喜欢肉粽子。 (同一个小时候有人模仿陈毅蘸墨水吗? )
西瓜-《少年闰土》
蓝天上挂着金黄色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上有银环,手里握着钢铁叉子,对着一只狛竭尽全力地刺。 那狛转过身来,相反地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鲁迅《少年闰土》
不知道为什么,当时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觉得西瓜空前好吃。
杏子-《杏熟了》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树。
夏天,一到麦收季节,树就长满了杏果实,一粒一粒,变成了橙色。 路过我家门前的人不由得望着杏树说:“哎,小杏! ”他羡慕地说。
杏树是奶奶自己种的。 据她说,种杏树的时候还没有我。 我在奶奶身边长大。 有一次,我依偎在奶奶的怀里,天真地问奶奶。 “奶奶,我家杏树杏子有多大? ”。
“数不清啊,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不然,数数看”我抬起头来数“一、二、三……”,数数就乱了。
老太太开朗地笑了。 我不知道奶奶笑我傻还是笑杏。
——《杏熟了》
“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看课文,附上插图,经常梦想着如果自己家的院子里有这样的杏树就好了。
看到那么好吃,你不是也流口水了吗? 你学生时代在语文书上有过“种草”吗?
资料来源: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
:木子,三水
(原标题“咸鸭蛋? 茴香酒? 语文教科书上种草的美食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