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2字,读完约3分钟
根据政策方向,银行资金被引导投资于科技创新股权。大数据、互联网、集成电路、芯片和纳米技术作为中国新的战略产业,有望率先获得银行资本的青睐。
9月17日消息:据金融协会消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日前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第七次会员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表示,应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设立子公司投资科技创新股权,并将投资收益通过对大额账户进行综合核算,用于对冲贷款风险损失。尚福林的声明可能意味着国家风险投资团队即将登场。
此前,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获准开展风险投资业务,但我国金融资源最丰富的商业银行受到《商业银行法》的限制,无法直接从事股权投资。
《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在获得银监会的政策支持后,商业银行有望借助国家其他规定规避合规问题,开展直接投资业务。
目前,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机构的相关人士表示,虽然投资功能子公司尚未建立,但他们已尝试通过建行国际、中银国际、工行国际等投资银行平台开展投贷联动业务。
今年4月21日,银监会、科技部、央行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创新和科技企业投融资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在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天津滨海和Xi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前十家试点银行中有七家将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包括CDB北京分行、中国银行北京分行、恒丰银行北京分行、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这是中国金融机构参与投贷联动最密集的领域。
根据政策方向,银行资金被引导投资于科技创新股权。大数据、互联网、集成电路、芯片和纳米技术作为中国新的战略产业,有望率先获得银行资本的青睐。
从短期来看,国家风险投资团队进入市场有利于市场资金的改善,并逐步扭转当前资本的寒冬。在培育一批新项目的同时,新资金也可以缓解一些老项目的资金短缺,专业投资机构介入的项目有望受益。从中长期来看,市场的全面复苏将促进项目估值的回升,实现企业家和投资者的双赢。
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初创企业将陷入资本的寒冬已成为共识。一级市场的钱袋收紧了,大多数创业项目陷入了恶性循环。不仅初创企业资金短缺,风险投资等投资机构也面临着项目估值泡沫破裂、资金无法安全退出的困境。
资本市场股权融资困难,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渠道不畅。根据《2016年中国科技企业展望报告》,2015年接受调查的企业中,只有2%主要来自银行贷款。
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科技企业,大多采用轻资产模式,缺乏抵押资产或银行认可的有效担保,贷款困难。此外,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健全的金融体系,这对于需要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商业银行来说是有风险的。
即使是资质好、偿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银行也同样不愿意放贷。中小企业通常有小额贷款,但审计和监管环节与大额贷款一致,因此单位管理成本要高得多。因此,银行很难仅从信贷息差的收入中看到中小企业的利润。
允许商业银行从事股权投资,意味着银行获得了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股权投资的高投资收益可以弥补不良资产的损失。简单地说,一级市场的股权融资可以获得10倍甚至100倍的回报率,一个成功的投资项目在抵消几个失败的项目后会有盈余。面对高额回报,商业银行自然愿意投资于双风险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