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8字,读完约4分钟

吃农家饭,看农家戏,体验真正的民俗……春节期间,山西各地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现在越来越让现代的“年”恢复了小时候的味道。 来山西,你一定会享受不同的年关。

汾阳:地苗代歌舞出汾州情

汾阳秧歌是我省汾阳一带流传的民间艺术,是广场民间歌舞艺术,毗邻的孝义市也有部分地区遗存,民间统称“汾孝地秧歌”或“汾孝秧歌”,是当地社火、集会、接送、庆祝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 大衣秧歌有多种翻身、踢毽子、下叉的武术动作,需要坚实的基础。

“家乡的春节 年俗文化“火”山西”

汾阳当地老牌艺术家通常会把这过去一年新获得的理解抛给新年家乡的人,让这片地方的秧歌跳出最庸俗的热情。

●型号

清康熙《汾阳县志》中写道:“立春目的地日,官宪率领士民,拥有春天的牛芒神,迎来了春天到东郊。 人行装渔樵耕读,伶人到达角之诸戏,充电十二行,由各执事先导。 以彩为楼,城关乡镇男女老少聚在一起观看。 立春那天,当局带着各自的手杖,打三头土牛,叫做鞭春,为了表明农业的意义,小春牛送了绅家,送了春天。 ”。 据老艺人介绍,在最初的秧歌中,人们只是围着圆敲锣打鼓,当时被称为“秧歌”。

“家乡的春节 年俗文化“火”山西”

汾阳秧歌不仅在街头、广场、舞台上演出,还走在村串户为住户演出。 第一种形式是告庙祭神、排街、掘场子、过街板。 的第一个文案是祈求神灵保佑,在寺院进行首演。 建造街道是秧歌歌手走在街上,给村子里德高望重的房子、戏码高档的房子、为村子做出贡献的房子拜年等。 表演中无论走到谁家门口,都必须停下来唱几首秧歌。 各家庭为了讨吉利,要准备香烟、茶糖和酒向唱秧歌的人表示感谢,在当地被称为“排街”。 指的是挖掘脱粒场后秧歌队在整地场表演各种各样的类型。

“家乡的春节 年俗文化“火”山西”

汾阳秧歌的表演类型非常丰富,有《龙单引》、《二本龙双引》等70多种类型。 过街板上有专业歌手,在各种套路表演的间隙即兴演唱。 清末民初,说唱歌手融入地秧歌,歌手即兴演唱、敲击、演唱吉利“四六句”交替进行。 另外,为了有趣的人,也有人把主唱扮成丑男丑女(男扮),扮相头插花,羊皮上衣反着穿,称呼他们为“混蛋”。

“家乡的春节 年俗文化“火”山西”

●分类

汾地秧歌分为以舞蹈为中心的“武场秧歌”和以朗诵为中心的“文场秧歌”。 通常,公演时,先出场的是武场秧歌,他们的路线结束后,围成圈由专业演员演唱的是文场秧歌。 唱完之后,回到原来的行列形式,整个队伍进一步前进,开始下一场公演。

“家乡的春节 年俗文化“火”山西”

大衣秧歌有多种翻身、踢毽子、下叉的武术动作,需要坚实的基础。 除了场内打锣的女性角外,武场的秧歌表演者大多打几拳。 以前花棒和鼓手都是从人偶的时候开始学的,能够在十里八村鸣叫的秧歌艺人本身就是拳棒高手。 由于民间武术教师门派不同,在武场秧歌中,不同队伍、不同艺人的动作、风格不同。

“家乡的春节 年俗文化“火”山西”

文场秧歌手以表演歌为主,不参加舞蹈和伴奏。 文场秧歌是现在的“汾阳敲板秧歌”,不用丝竹管弦伴奏,没有曲牌,没有起板,没有过场,调子的高低、节奏的快慢都由歌唱者自己掌握。 如果同一台唱歌的人能够统一成同样的调子就好了,唱歌的人纯粹使用地方方言。 行里称男演员为“瓜壳”,女演员为“脑塔儿”。

“家乡的春节 年俗文化“火”山西”

●传承

汾阳秧歌的传承是松散型的,很多人喜欢在业余时间参加活动,以自身娱乐为目的,所以传承的季节是冬季的农闲期,通常是三四个月,学艺的人多为弟子,没有老师也很熟悉,所以地秧歌的师传关系也很纯粹。 汾阳秧歌最具代表性的传人冯丕基,13岁就拜当地著名秧歌歌手王永彪为师,打腰鼓,功底扎实,舞蹈技术娴熟,刚劲有力,热情奔放,标准健美,备受瞩目。

“家乡的春节 年俗文化“火”山西”

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 山西的名字,因位于太行山以西而得名。 古时被称为表里山河。 春秋时代,大部分地区是晋国的全部,所以简称晋。 战国初期,汉、赵、魏三家分晋,故又称三晋。 全省总面积156579平方公里,2008年总人口3410万人,目前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共有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管辖 省会太原,省政府驻太原市府东街。 ...

来源:罗盘报中文网

标题:“家乡的春节 年俗文化“火”山西”

地址:http://www.lzn4.com/lpbly/20333.html